工業4.0時代企業文化6大趨勢10大應對策略
2017.3.13 來源:國家電投
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工業4.0時代,主要特征是智能技術。即通過大數據、互聯網產業化而形成的工業智能化,其共性特點:
一是技術革命躍升的速度超出人類的想象;
二是打破人類工作、生活、觀念的基本邊界和主要方式;
三是人類攫取自然資源的能力大幅度躍升,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,使得人與自然的矛盾更加凸顯;
四是去中心化更明顯,每個人的宮廷正拔地而起,個性化日趨明顯,個人的生活、情感、思想的個性化定制時代將來臨;
五是技術的躍進式發展和井噴式突變,使得人類對傳統文化更加懷念,對精神的需求與技術發展的需求有同等的強度,社會經濟發展出現新的形態,等等。
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企業的邊界形態、生產方式、營銷模式、贏利摸式等都在發生重大調整,企業文化也隨之表現出新的特征或趨勢。
趨勢一:企業價值觀與人類共同價值觀緊密呼應。
科技越發展,價值觀越凸顯,文化越重要。如果企業核心價值觀走向和人類共同價值觀背道而馳,技術發展只會更快地把人類推向毀滅的邊緣。這也是為什么比爾·蓋茨、馬斯克、霍金等讓人們警惕人工智能的緣由。
所以,4.0時代,文化理念、價值觀、經營哲學等問題尤為重要,人類會更加關注自己的命運,會更加捍衛人類的共同價值觀,核心是要用文化來解決肉體與心靈、人與自然的矛盾。
趨勢二:員工的個性化、社會的去中心化與企業文化大數據平臺緊密呼應。
因為互聯網與大數據,使得文化活動可以在一個平臺上實現全體員工的互動,讓員工全員更加廣泛、便捷地參與企業文化。
趨勢三:企業文化與意識形態從概念到體系緊密呼應。
當技術快速迭代躍進時,新生企業取代舊有企業的速度也空前加快,而“贏者通吃”的游戲規則使企業規模越來越大,全球化的企業帝國越來越像一個國家,而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則越來越接近國家意識形態的影響力。
企業帝國在以優質的產品占領市場的同時,更重視以強大的精神力量、思想力量和價值標準去占領用戶的思想、統一市場的理念,企業文化也就由企業的管理手段上升為社會的思想引領。
趨勢四:企業文化與企業物化產品緊密呼應。
隨著企業文化由企業的管理手段上升為社會的思想治理,企業物化產品的生產同時也就變成了企業文化產品的生產、變成了社會思想觀念的生產。
企業產品與企業文化、與價值觀念形成合體,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物質產品,同時也是企業文化、社會觀念、時代潮流的象征物。比如蘋果手機,其功能已遠遠超出了手機本身,成為了一種時代潮流、一種追求極致的的觀念象征。
趨勢五:企業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緊密呼應。
當人類走得越遠,越眷戀本民族的傳統文化,就如漂洋過海的游子,走得越遠就越思念和懷戀自己的故土。當工業革命一再將人類送向遠方,人類就會越來越追憶、懷戀和運用自己的傳統文化。
4.0時代,一方面企業會更開放,充分吸納世界文化,成為全球化企業;另一方面,也更注重以民族傳統文化為企業文化的根脈和基石,從中汲取營養,汲取價值理念和哲學思想,與民族傳統文化的血脈更加緊密相連。
趨勢六:4.0時代與新一代企業家緊密呼應。
新的時代創造新的企業,同時也創造新一代的企業家。4.0時代+企業+企業家,構成這個時代的一道亮麗風景,企業家的作用更顯突出。4.0時代的企業家,除了前瞻性的業務發展眼光、全局性的戰略把控能力,更重要的是站在精神的制高點上,成為哲學家和思想家,作為靈魂導師和思想領袖,讓全體員工和廣大公眾看到企業的方向、社會的方向甚至人類的方向。
這幾個趨勢,是我突破了傳統企業文化的界限來思考的。我覺得核心問題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狀態是4.0,在這個全新的狀態下,企業文化應該從整體上有所突破。在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上,從文化管理時代,進入思想治理時代,就是用意識形態的手段來解決企業管理問題。
適應新的時代,適應新的方向,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也需要根本性的創新。只有正確的方向與科學的方法有機結合,企業文化建設才能達成最佳效果。根據我個人的體會,我覺得需要在以下方面給予特別的關注和投入。
一是顏色。歌德曾說:“顏色對于人的心靈有一種作用,它能夠刺激感覺,喚起那些使人激動使人痛苦或使人快樂的情緒”。顏色是一種自然現象,更是一個社會現象,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,它最容易打動人心。成功的品牌往往離不開自己獨有的色彩,這就是企業性格顏色,它是塑造統一的企業形象的重要載體,彰顯企業個性和價值追求。
二是藝術。藝術是文化的重要載體,文化通過藝術來表現。丹納說:“藝術是‘又高級又通俗’的東西,把最高級的內容傳達給大眾?!逼髽I文化建設需要詩,需要音樂,需要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。我們10年來所有文化產品、文化活動,都力圖藝術地表達。哲人說,只有審美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存方式。我們力圖讓公司的所有文化產品都是藝術品,讓所有的員工都能感受到文化及文化活動帶給他的藝術氣息。一句話,重要的是讓藝術占領文化高地。
三是設計。文化一定意義上是通過設計傳達出來的。
四是傳統。中國五千年文化里,“和”是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價值觀。所以,我們國家電投的“和文化”是有根的,就像建核電站一定要建在基巖上一樣,企業文化一定要建在幾千年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上,這樣,企業文化才有強大的生命力。企業文化建設隨時隨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、精神和力量。
五是參與。在全球化和市場化的今天,世界變平了,價值多元了,年輕一代更加關注個體的成長,關注內心的感受,關注生命的過程和意義。而與此同時,互聯網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的事實,開啟了一個“分享主義”新時代,人人都可以、都能夠、都想“曬”的時代就這樣到來了。所以,參與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六是靈魂。搞企業文化工作一定要娛樂。得娛樂者得天下,誰能把娛樂活動搞好,誰就能得到員工,誰就能把企業治理好。
七是場。搞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“場”。善于營造企業文化的“場”,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法。心理學家研究發現,人類所有的特質,包括人格、性格、品德對人類的行為的預測力,可能最多只能達到30%,人類大部分行為都是由環境塑造的結果。劉慈欣說:沒有壞的人性,只有壞的環境。
八是企業家。企業文化實際上是從企業家頭腦里長出來的。王健林的《萬達哲學》,發行了61萬冊,目前在中國企業家里面發行最多。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人物,靈魂人物是出思想、出價值、出文化、出管理的。所以,企業文化的活水源頭,一定是從企業家胸膛里長出來的,而不是中介機構做出來的,也不是企業文化部門寫出來的。
九是考核。很多人可能認為價值觀無法考核,有些人則認為即使國外企業能考核也不符合中國國情,國有企業更難以做到,價值觀考核太“前衛”、太超前。事實上,2011年,國家核電所屬國核工程公司,專門派出一個文化考察團,到美國的IBM、西屋等公司學習考察后發現,所到的四家美國企業有一個共同做法,就是都根據自己的核心價值理念,制定了相應的員工行為準則和行為規范。人力資源部門則每年年初要求員工根據公司的員工行為準則,制定個人的行為改進目標,作為個人年度績效目標的組成部分,由個人的直接上級主管,每年一次或者兩次對其進行考核評價,并提出考評意見和改進要求??荚u結果與個人的年終績效掛鉤,促使價值觀和每個人的言行舉止緊密相連。
2012年,國家核電也專門組織文化考察團,到西屋、GE、洛克希德·馬丁公司考察學習,考察得出的結論和國核工程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一致的:西方現代企業抓企業文化落地最重要、最有效的舉措就是價值觀考核,這就是企業文化工作的真經。這種做法,事實上也在我們國內的一些先進企業中推行,比如華為、阿里巴巴、京東等。正是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經驗,國核工程以企業核心價值觀為指引,制定了十條員工基本行為準則以及十個方面的員工日常行為規范,并制定了量化考核辦法,明確了考核管理的責任、流程、工具、標準等,促進了企業核心價值觀有效地轉化為員工的行為自覺??傊?,企業文化落地的真經,就在于價值觀考核。我們做企業文化工作,不把這本真經念好,就不可能到達企業文化的最佳境界。
十是團隊。就企業文化建設而言,職能部門就相當于一個園藝師,是具體工作者,主要是做好三件事:第一件事就是記錄、收集、整理企業家的思想;第二件事是把企業家思想和企業實際結合起來,梳理形成理念識別等多個體系;第三件事是連續不斷地制造若干個場,進行大張旗鼓地宣貫。
對于工作團隊,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靜下來研究問題,思考事情。要有一種旁若無人跳舞的心態,只要認準方向,對企業有好處,對員工有好處,就踏踏實實、義無反顧地去干。當然,還應有點宗教情懷、理性光芒、書香品位和務實精神,每時每刻都“要試著創造出一點美來”。
最后,用康德的一句話結束我的分享:“要永遠運用自己的理性,希望每一天不蒙昧,不從眾,不愚人,不虛度”。我是想說,作為企業文化工作者,重要的是應有自己的態度和價值準則。